獭兔养殖新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獭兔;养殖;现状;对策
我县獭兔养殖业中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滥配、轻培育、重数量等不良现象,造成品种退化严重、综合开发利用率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獭兔养殖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獭兔养殖业的发展。
1獭兔养殖的现状
我县主要有哈白兔、新西兰、青紫蓝、比利时、中国白兔、安哥拉、西德长毛兔等皮用、毛用、肉用型等8个品种。2012年兔饲养量达到1.2万只,其中獭兔饲养量8056只,存栏3835只,分别占兔饲养量和存栏总数的67.1%、81.3%,其中主要以笼养的饲养方式为主。主要规模养殖户有2家,饲养规模较小,饲养方式落后。
2獭兔养殖存在的问题
2.1没有一套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群众科学养兔意识差,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方法。我县虽然獭兔饲养量较大,但大都以散养为主,卫生条件差,没有做好定期的兔舍消毒、兔粪处理等工作,从而导致兔球虫等病的发生,引起大批幼兔死亡。
2.2重治轻防
群众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够,重治轻防是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养兔者不是从杜绝疫病发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抱着出现疫病对症治疗的态度,没有定期做好免疫接种,引起兔瘟等传染病的发生,导致兔的死亡。
2.3市场前景不亦乐观
因为没有带动养兔业的深加工企业,市场销售时畅时阻,挫伤了群众养兔积极性,商品转化率比较低,“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模式尚未形成。
2.4养殖者存在经营观念误区
2.4.1认识误区
有些养殖户在饲养獭兔的过程中赚了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不顾资金、技术等自身条件及市场潜力如何便一拥而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最后导致失败。
2.4.2品种选择误区
目前市场上虚假广告到处都是,倒种贩种现象严重,坑害农民现象时有发生,而有些养殖户爱花小钱拾大便宜,不从有种兔许可证的单位引种,盲目操作,造成经济损失。
2.4.3经营规模误区
农户或是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滞后,仅把獭兔养殖做为一种副业来经营,而不重视管理防疫,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管理跟不上、疫病爆发、产品滞销等,造成损失。
2.5没有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饲养者盲目生产,导致产销脱节。因为我县没有龙头企业可以开拓市场,因此缺少引导养殖户生产、深化加工等相应的配套服务,造成农户管理方式落后,面对大起大落的市场,农民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主动出击。
2.6没有规划,建场选址随便
场址的选择是养殖业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实现獭兔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商品生产的基础。而在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我县部分规模养殖场盲目草率选址,不按技术要求建场。不合理的兔场选址对建设投资、兔的生产性能发挥、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生产效能、经济效益及对周围环境都有不利影响。
3建议
要把握我县獭兔业的成本优势,将獭兔养殖变为我县农户发家致富的亮点,就必须选育与饲养并重,扶持龙头企业,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的飞跃,鉴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3.1重视良种发育体系的建设
就獭兔而言,选择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饲养利用率高、被毛品质好等性状,使用个体选择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就要选择生长发育快、体型大的个体作为种兔,以期把优良特性遗传给后代。在皮毛品质方面,应选留毛色纯正、毛密、被毛平整、枪毛少的个体留作种用,以期不断提高皮毛品质。
3.2以市场需求以导向,进行“标准皮”的生产
杜绝炒种,防止因急功近利而进行等外取皮等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提高獭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水平,坚持适时适龄取皮原则,并按科学要求进行皮张的腌制、定型、晾晒、保管等工作,以高质量的皮张换取獭兔饲养的高经济效益。獭兔皮主要用于裘皮服装业,只有符合“短、平、密、细、美、中、牢”特点的优质皮才有市场。
3.3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
要加强獭兔养殖龙头企业的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以公司为龙头、种兔场为基地、专业饲养户为骨干的生产模式,组建起利益共同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发展獭兔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
3.4加强防疫工作
为了保证引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引进种兔时必须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切实做好隔离观察工作,以防止各种疫病的传入。种兔引进后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经检查证明无病后才能转入健康兔舍或繁殖兔群饲养,发现异常或病兔应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和治疗,同时还要做好防鼠害、防兽害等工作。
3.5注意獭兔保温
由于冬季青绿饲料缺乏,獭兔的营养水平下降,体质较弱,受胎率偏低,所生仔兔若无保暖设备容易冻僵或冻死,若要进行冬繁冬养,则需喂给獭兔营养丰富的饲料和准备适当的保温设备,以便保持獭兔的健康体质和所生仔兔的安全。
獭兔养殖新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渭源县;种草养兔;精准扶贫
1背景综述
1.1渭源县贫困现状
渭源县为部级贫困县,全县有16个乡镇217个村105017户346243人,其中贫困户14449户62674人,贫困率18.1%。贫困发生原因多为因病(10.37%)、缺技术(22.05%)、缺资金(41.52%)、因学、因残、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交通条件落后等其他原因(26.06%)。
1.2渭源县养兔业发展现状
渭源县农户具有养兔的传统,至今仍然流传着俗语“养猪过大年,养兔换醋盐”、“一家十只兔,走上致富路”。时过境迁,随着近年来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养兔业已经从家家户户散养的模式逐渐转变为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在渭源县北寨镇、莲峰镇、路园镇、锹峪乡均建有獭兔养殖场,全县年饲养兔达5万只以上,出栏3万只以上,销售收入120万元。
1.3渭源县饲草料资源现状
渭源县有天然草原57.54×10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86%,年产鲜草1.62亿kg。其中,可利用面积54.18×103hm2,人工种草面积达22.3×103hm2。主要分布在渭源县南部、北部,海拔在2100~2900m的会川、秦祁、大安等乡,主要牧草有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花苜蓿、羊茅、猫尾草、苔草、莎草、苦苣、猪毛蒿、艾蒿、白蒿、防风、野黄芪等。草畜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境内草场载畜量可达4.33万只羊单位。
2渭源县开展种草养兔模式研究分析
2.1种草养兔模式符合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要求
在《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发展草食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既有利于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又能解决持续下降和草食畜禽养殖饲草料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配套衔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素质,提高综合效益。开展种草养兔模式有利于实现农牧结合,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同时,大力发展青贮饲料作物和优质牧草种植,培肥地力,增草增畜,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
2.2种草养兔特点分析
2.2.1种草养兔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渭源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但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多年来,饲草料不足成为了制约渭源县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但从另一方面看,渭源县气候条件良好,适宜种植苜蓿、红豆草等各类优质牧草,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较为完善。可通过农牧业进一步发展,转变靠天养畜的发展方式,实行草田轮作、套作等方式,建立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加强饲草料供应来源。建立以养兔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体系:“农作物茎叶、牧草——养兔——粪便——沼气——沼渣——农作物”。在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草食畜牧业的同时,扶持发展兔养殖业。2.2.2种草养兔经济效益显著兔属于单胃草食家畜,耐粗饲能力强。据统计,兔饲料配方中原粮的比例平均为23%,猪和禽约为60%,兔饲料耗粮率显著小于其他畜禽,有试验表明兔饲料转化率高于牛和羊等复胃草食家畜。另外兔具有多胎高产的特点,饲养周期短,产肉率高,年可繁殖6胎以上。养兔业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能使农民快速获益。根据对渭源县北寨镇獭兔养殖合作社的调查,一户社员养30只能繁母兔,可出栏750只獭兔,销售收入22500元,扣除引种费用、草料费用、防疫费用等,利润达11000元以上。2.2.3种草养兔省工省地据调查,一户农户饲养20~30只兔,种植0.13hm2苜蓿只需两个劳动力。0.13hm2紫花苜蓿年产鲜草5000kg,可利用5年以上。以作物秸秆及优质苜蓿混合少量精料就可以满足家庭饲养200只兔的日粮需要。农户家庭养兔,兔舍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只需投资3000元就可办成一个具有简易圈舍、年出栏700只以上的家庭养兔场,投资规模小。农村3口之家,可利用少量投资和工余时间,在不耽误农业种植的同时,开办家庭养兔场。2.2.4种草养兔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禽流感、布鲁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发生趋势有所抬头,严重威胁着肉食品安全,引起了人们对肉食品安全的担忧,部分地区羊肉、鸡肉销售量大幅下降,肉类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兔肉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其他肉类相比较,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既有营养,又不会令人发胖,是理想的“美容食品”。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5%,几乎是猪肉的2倍,比牛肉多出18.7%,而脂肪含量仅为3.8%,是猪肉的1/16,牛肉的1/5。具有很高的消化率(可达85%),食后极易被消化吸收。因此,兔肉极受消费者的欢迎。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兔毛纺织工艺改进和兔皮产品设计与加工能力的提升,极大地刺激了裘皮服装需求,加上家兔所具有的饲料转化率高、繁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毛兔、皮兔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1]。我国作为服装生产加工和出口大国,兔毛皮广泛应用在围巾、披肩、服装、鞋和手袋上,兔毛皮消费增长十分迅速[2]。2.2.5种草养兔是绿色可循环产业种草养兔除兔肉、兔皮毛、草产品销售获利以外,兔粪也可以合理利用。有研究表明,兔粪可作为高效有机肥料使用。兔粪中含的氮、磷、钾比其他畜禽粪便都高,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1只成年兔1年大约可积肥10kg,10只成年兔的排粪量相当于1头猪的排粪量。每100kg兔粪相当于硫酸铵10.85kg、过磷酸钙10.90kg、硫酸钾1.79kg的肥效。兔粪尿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具有杀虫灭菌、抗旱保墒等作用[3]。施用兔粪尿的土壤,能减少蝼蛄、红蜘蛛、粘虫等地上和地下的害虫,在棉苗期施用稀兔粪尿能防治侵害棉苗的地老虎,用兔粪尿熏烟可杀死僵蚕菌,使蚕茧丰收。施用兔粪尿对各种作物都能起到增产作用。兔粪尿中的尿素、氨态氮及钾、磷等都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苜蓿生长年限长、产量高、环境适应力强、耐干旱、耐盐碱,适宜在渭源种植,由于苜蓿含有固氮菌的特性,可改良土壤肥力[4]。研究表明,种植苜蓿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将苜蓿种植与养兔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兔粪利用率,同时充分体现种养结合的生态价值,符合国家农牧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推动养兔业持续健康发展[5]。
3种草养兔结合精准扶贫方式探讨
3.1建立家庭养兔场增收
通过对渭源县贫困发生原因的调查,以缺技术(22.05%)、缺资金(41.52%)为主要致贫原因。种草养兔具有投资小、技术易掌握的特点,贫困户可同时结合渭源县畜牧系统养殖技术培训政策和精准扶贫户扶贫贷款(5万元)项目,开展种草养兔,建立家庭养兔场。种植优质苜蓿,配合其他作物秸秆和少量精饲料饲喂。在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养兔业,增收致富。
3.2建立獭兔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
建立獭兔养殖合作社,实行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方法,保障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獭兔养殖。另外,也可组织养殖合作社以“投母还羔”、“租地反哺”、“吸收劳务”、“入股分红”、“担保贷款”等帮扶模式,通过向贫困户投放母兔、租用闲置土地、接收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土地入股分红、为贫困户提供养殖业贷款担保、收购贫困户作物秸秆、兔粪等有机肥料、指导养殖技术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作者:李文烁柴守宏单位:肃省渭源县会川镇畜牧兽医站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陈静霞,余静.兔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业现状[J].肉类研究,2008,12.
[2]王汭妲,武拉平,秦应和.我国兔皮兔毛贸易分析[J].中国养兔,2011,1.
[3]赵岭乐,王大广,张云影.兔粪的利用及处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3,7.
獭兔养殖新技术范文篇3
2012年形势分析
规模化发展形势明朗。经过几番的起伏波动,大浪淘沙,一些小养殖户纷纷退出养兔行业,一些基础不牢的养殖企业也相继转产。经过多年的风雨磨炼,一些经受住风雨的养兔精英逐渐站稳脚跟。根据我们的调研,尽管2012年较前两年养兔场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单位兔场的基础母兔数量在增加。目前国内基础母兔200只-500只的规模成为发展的主体和主流,但是,1000只以上的规模型兔场明显增加。可以预料,2013年饲养规模还会逐渐扩大。
工厂化养殖模式渐被接受。经过多年的摸索,养兔技术日臻成熟。特别是吸收国外先进养殖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模式和设备,经过几年的风土化过程,养殖水平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有较大改观,工厂化养兔优势初步显现。一些代表性的养兔企业,引进国外肉兔配套系,建设现代化兔场,配置先进的养殖设备,实行人工控制环境,应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比如,以往一只基础母兔年出栏商品兔25只左右,目前多数工厂化兔场达到35只以上,有的已经达到45只左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可以预料,工厂化养兔在今后几年会加快发展,尤其是规模化肉兔生产企业会逐渐采用。
集团化发展引领兔业潮流。一些有实力的养兔企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养兔企业,而是以兔产业为主线的产、加、销、育,甚至跨行业经营的集团。以青岛康大、四川哈哥、内蒙古东达为代表的企业,不仅通过养兔自身得到发展,而且形成了跨区域生产经营的龙头,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养兔事业的发展。
品种的区域化格局自然形成。四川、重庆、福建、湖南和广东等省市,形成了以肉兔为主的格局;河北、河南、黑龙江、山西等省形成了以獭兔为主的局面,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形成“三兔”(肉兔、毛兔、皮兔)兴旺、协同发展的良好形势。其他省市自治区各有特色,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优势产业。
“大省”稳步发展,“小省”步伐加快。传统的养殖大省,如四川、山东、重庆、河南、江苏、河北、福建、安徽等省市,兔业稳步发展,湖南肉兔业发展快速,相对发展迟缓的如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新疆等省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兔产品加工业发展旺盛。以往我国重产前、轻产后,深加工落后的局面一直限制了我国兔业的稳定发展。经过多年的痛定思痛之后,我国的加工业异军突起。以河北为代表的兔皮加工业规模宏大,大大小小的兔皮加工企业数千家,兔皮市场异常繁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兔皮的集散地和加工基地;以山东青岛康大、四川哈哥为代表的兔肉加工企业,摆脱了肉类作坊式传统手工加工的落后局面,现代配套设备、现代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生产出适
合中国人口味的兔肉食品,为兔肉的大众消费奠定了基础;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兔毛的加工取得巨大进步,尤其是在梳毛设备改造和加工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2013年发展建议
展望2013年,总体趋势看好,其中肉兔稳步增长,市场小有波动;獭兔养殖业依然在波动中发展,市场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但是由于2012年末寒冬在全球出现,裘皮市场会有明显反弹。因此,獭兔皮形势会好于2012年;毛兔与2012年基本一致,区域扩大,稳步发展,价格小幅度波动也很正常。
2013年在兔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良种推广力度,规范种源管理。品种是畜牧生产的工具,在一个产业的产量增长中,品种的贡献率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强化优种的推广力度,规范种兔市场。目前国内注册和正式验收的种兔场为数不多,种兔市场混乱现象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研究区域性成功养殖模式,推进标准化养殖进程。养兔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是我国的2倍或2倍以上,这里不仅包括一个劳动力的饲养量,还包括一只基础母兔的年贡献商品兔数量。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中国不同区域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对国外技术进行风土化改造,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性标准化养殖模式,在适宜地区推广。
3.强化饲料质量,注重饲料安全。直言不讳地讲,我国家兔饲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营养指标、制粒工艺、原料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兔业的健康发展与饲料业息息相关,无论是从兔业发展角度,还是从饲料行业自身的发展来讲,都应该强化饲料质量,注意饲料的安全性。鉴于家兔消化系统的脆弱性,家兔饲料的质量标准要高于其他畜禽,这是从事家兔饲料行业人员应该注意的。
4.加速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促进饲料产业化进程。我曾经说过,家兔是一种善良的动物,养兔业是一种和谐行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猪鸡争料,不与牛羊争草。发展中国兔业,要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尤其是粗饲料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但是,目前的利用率很低。尤其是作物秸秆,收获前后霉菌污染严重,限制其利用。目前我国粗饲料加工能力有限,尚未形成产业,这是今后开发的重点。
5.加强饲料营养价值的评价和家兔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我国没有自己的饲料营养价值表,也没有统一的饲养标准。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行业科技项目正在委托相关专家从事这些方面的研究,2013年可望有所突破。
6.加强科技攻关,重大疾病控制实现突破。疾病是养兔业的大敌,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针对我国家兔的多发性疾病,研究出更加简便实用的“傻瓜”技术或物化产品,是养兔者所期待的。高效疫苗的开发,众望已久。
7.加强市场动态研究,引导兔业健康发展。中国兔业是老百姓的事业,养兔怎样赚钱?取决于养殖技术和市场价格。多年来,兔业受到的打击,来自市场比来自技术的还多。因此,加强市场动态研究,对于引导农民适时进行养殖规模和饲养方向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以往我们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以后应该强化。
8.加强技术普及力度,扩大技术普及途径。以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为主的专家在家兔技术的普及推广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普及面积不足、深度不够、途径单一的问题影响力大大降低。2013年应该在技术培训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如:在全国重点产区设立培训学校,定期或不定期派一流专家授课;对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举办高、中、低等不同类型的培训;面对面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电视讲座与报纸杂志平面媒体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培训,以加速技术的扩散及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我国兔业的科技含量及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獭兔养殖新技术(收集3篇) 】相关文章:
逛超市日记精选[15](整理9篇) 2024-06-19
端午节日记精选(整理8篇) 2024-06-19
[精选]三年级日记(整理5篇) 2024-06-18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6-16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6-15
[精选]小学三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14
[精选]小学生日记(整理9篇) 2024-06-13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整理8篇) 2024-06-19
獭兔养殖新技术(收集3篇) 2024-06-19
微笑心得体会(整理9篇) 2024-06-19